[3.15]当心“拎包入住”变装修烂尾
3·15 | 当心“拎包入住”变装修烂尾
互联网时代,不少商家会在短视频平台制作发布所销售产品的广告,例如某装修公司打出“包装修、送家电”“仅需几万元就能拎包入住”等字眼,吸引不少有装修房子计划的消费者买单,不料,有些消费者没等来全新的家,却等来了装修烂尾。
一、基本案情
纪某在某短视频平台浏览到某公司发布的装修广告,于是在平台上预留了联系方式,几天后该公司销售人员联系纪某,称纪某只需支付6万元,就能把他的房子打造成样板间,即可“拎包入住”。因为价格实惠,纪某便与该公司签订合同,约定纪某向该公司支付6.2万元,该公司向纪某配发价值4万元的产品并提供其他装修服务等,履行期为一年。但两年后,因房子未完成装修,纪某迟迟未能入住,某公司称其已按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,纪某认为某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应价值的装修材料,遂起诉至法院。
二、裁判结果
经查,双方签订合同后,原告纪某向被告某公司支付了6.2万元,但某公司在合同履行期间,仅向纪某供应了价值为2.8万元的货物。鹤山法院经审理认为,纪某与某公司签订的合同已因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终止,某公司未按约定向纪某提供足额产品的行为已构成违约,按照涉案合同约定,某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,按一定标准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,故判决某公司应向纪某退还货物投资余款3.4万元并支付违约金1.8万元。
三、典型意义
近年来,由于短视频制作成本低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,短视频广告层出不穷,但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不确定性,消费者应理性辨别商业广告的真实性,切勿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。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装修公司通过网络宣传、口头承诺低价装修样板房,但与实际签订的书面合同约定不一致,存在拖延发货、不足额发货、货物普遍高于市场价等情况,因此消费者若有购买装修服务的打算,应选择正规平台以及信誉度较高的商家,减少装修违约风险。此外,消费者发现商家存在拖延发货等不诚信经营情况,应保留证据,及时向消费者协会、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维权,有关部门也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,督促企业诚信合法经营,充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通讯员:卢媛 黄苑桦
-
上一篇
-
下一篇